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旅游

在俄国体验特色餐厅

2023-08-03 16:35:13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在俄国体验特色餐厅 

俄国之旅,赶脚旧京新都圣彼得堡与莫斯科“双城记”行色匆匆,国之门面的宫阙御闱都捋不过来、眼晕缭乱的,市井坊间的靓宅幽庭更难排上台面、入法眼了。惟借着坐车在城区各地标景点间的团团转悠串访,纵浏横览略见其一斑。

不过旅行社匠心独具打点日程,通过进食于不同的饭庄,择优地角让团员借机深入特色酒家,坐享体味宫庭式的上流宴会聚所,品尝沙俄贵族的馔肴风味,同时浸淫赏析瑰丽的古典装潢美艺,肚腹与眼目双双饱餐秀色。等于辟增观光点,一举两得、“物尽其用”。

先是在圣彼得堡,一次晚膳用于着名的尼古拉宫,这是市中心的一座巴洛克式高大气派的闱廷殿堂,乃沙皇尼古拉一世送给儿子的府第。步入其内,宽大开敞的楼梯与回廊,地铺红毯,栏杆镀金,巨大高吊的水晶灯,处处摄人心魄、叹其富丽。我们在二楼的诸多包厢雅室中的一间享用正餐,上了着名的俄罗斯鱼子酱、伏特加酒、香槟等。服务员穿着古式衣着侍应,氛围优雅至极。食客仿佛摇身变成爵士公子、淑妇公主,感受着古俄宫廷御膳的风情。


餐罢出到环廊上等候观看隔壁音乐厅里的民族歌舞表演。大理石廊柱林立,白桌上摆着鸡尾酒、各式小点心水果等,供嘉宾小酌甜点。一对古代礼服妆饰下的男女相挎踱步,头戴假发套,“男爵”紧身的瘦腿裤、燕尾服,高撑支颈的硬领;“贵妇”短小华丽的袒胸霓裳、大摆裙扎煞着拖地,彬彬款款地招摇过廊,不时地被邀驻步与客合影,恍惚带人穿越回到了沙皇的御宴沙龙。

 

又一次晚饭是在圣凯瑟琳皇殿御花园中的古堡饭馆(Admiralteistvo)。那是座濒湖的红砖圆形碉楼,建于1773年,沿着内里旋转石阶而上,原木地板、桌椅、屋梁、复古灯具、古董器皿用品,砖墙木镶壁,陈年绘画,氛围诡异老旧,一派中世纪格调,宛如城堡中的酒窖,令人怀旧思古、瞠目胃开。从那条状或圆窗望出去,水泊之上遥可见皇宫、别墅、庭园等,意境甚是深远。


再一次是造访夏宫后在其外的(Kpachbin)饭馆午餐,我们遁入了民俗艺术的雅堂,好下饭的另类体验。雅致的碧绿内墙上,壁龛中摆设着众多的手工艺品,宛若民间美术展馆橱窗。头顶宽长的穹窿绛色底上,画满了牡丹大丽等百葩齐放,给人以“山丹丹开花红艳艳”的“映山红”感,又酷似家乡农村土炕上的大花棉被面,令俺备感亲切,食欲大增。


后来到了莫斯科,有两家食肆给俺们留下了极深印记。一间是普希金(Pushkin)咖啡馆,说是由老的图书馆改造而来成,其外表与内里皆属巴洛克式的复古装裱修缮,亦华丽亦庄重,并充满书卷气。不时可见高及天花板的书架,里面堆砌着古籍善本;楼上下的房间大小各异,装潢的色彩格调不一,古风扑面,酒吧餐台也典雅精美,全都是红木雕刻镶板,制作细致,小电梯尚是外凸的原始铁笼式,都算是文物级的了。

所上桌的食材及调味、摆盘等,配搭得恰到好处,让客官赏心悦目快朵颐。较慢的一道道上菜的等候空余,我不断地起身四处拍照,把这俄国现代文学之父“诗仙”命名的书香膳阁的诸角落悉数摄入镜头,回去作壁上观,余韵回味无穷。

另一间则是大名鼎鼎的图兰朵(Turandot)餐厅。不成想入口却是个其貌不扬的罗马式小庭院,进去后通幽处,一大间巴洛克风的拱顶大圆廷堂豁然开朗,高贵典雅极了,令人惊呼不已。仅有穹窿上的侧圆窟窗透射进阳光,大厅转遭的落地窗帏帘却厚厚低垂,全靠煌煌金壁上的漂亮墙灯照明,灿灿生辉。最显眼瞩目的是中央的那盏彩色水晶大吊灯,淡紫玫瑰色玲珑剔透,吸人眼球难释。


我们就座楼上,紧贴着围栏,既可平视观赏华灯,又能俯观栅下底层华台、大钢琴等。宏伟穹窿的湿壁画是苍天祥云,伞架状的拱券镀成金枝条,罩着伞缘上的众多人物浮雕,皆系歌剧《图兰朵》中的东土人物造型,衣饰打扮与乐器等,亦都鎏金,栩栩如生。原剧作者凭空想象出的这些炎黄子孙的形象与传奇,眼下正宗国人我等的光临,顿相形“见绌”、显得忒西化失实。

俺席间照例抽空上下遛溜达,走透透、摄光光,享乐美食果腹的同时也喂饱采风的眼睛。这个说是世界造价最昂贵的宴场筵所,花了六年的功夫打造而成,不啻当代俄国餐饮奢华会所的极端代表。确叫饕餮客仿佛置身天宫仙境,叹为观止。

絮叨了这多膳房饭堂的,却未怎提及所食之物,“买椟还珠”乎?其实不然,俄罗斯的地道饭菜抑或“大餐”太一般了,无甚值得圈点特书的。即使名声在外的鱼子酱,俺啖之口感也就恁回事,弗太敢恭维。高档酒肆里的这些个菜肴,名字听起来怪响亮,真落到实处便与普通西餐无异,均不外乎“三件套”:前菜—或汤或色拉;主餐—非肉即鱼、加杂土豆与面包;最后一道是甜食,蛋糕或冰淇淋,实没啥过口难忘的“美餐”。纵使导游变着花样每日铺排着大家吃得“千篇”、避免重复,可俺脑中始终泛着“一律”,即“红太阳”“诗圣”的绝句“土豆烧熟了,再加牛肉”,苏联土特色餐之硬核不过如斯。

此外还因俺俩素非“吃货”,即使从土到洋、由简至“奢”,也没被改造成“美食家”,天生的一副中国胃肠,无洋奢求,出外旅游中毫不介意讲究要品尝当地“美味佳肴”,不过吃个饭而已,倒是“醉翁之意不在酒”,愿意顺便观赏膳厅的环境,它的地处与人文或可叫人触景生情、增长见识,能身陷美境曼妙涟漪中,便是斩获足矣。故俺从不拍照盘中餐,反是留影些餐楼食堂场面,也许是喜欢建筑美学“爱屋及乌”的表现吧。

当然,在观光热点下特色馆子开支会稍多,就权当购票参谒帝府名居了,了解当地餐饮文化之际,略找点儿短暂做回“人上人”感觉,坏钞亦值。毕竟人的一生中拜访这类名胜古迹斋轩没得几回,开心便好,自便达到游历开眼界的初衷与鹄目的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