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历史

中国第一个地球仪,是这个外国人做出来的?

2023-12-27 17:05:37

  

元世祖忽必烈尚未即位时,曾委托他的胞弟旭烈兀在西亚征召精通天文历法的学者,于是一位名叫扎马鲁丁的波斯(今伊朗)人来到了中国。


1267年,忽必烈建立元大都,在十三世纪,它是世界上最宏伟的城市。在这里 扎马鲁丁让古老的中华文明与波斯文明有了一次天文学领域的交融。

当时元大都负责天文立法工作的一个是太史院,一个是司天台。太史院主要掌管的就是中国古代的历朝的不同的历法,司天台掌管当时的各种各样的测量天体运行仪器,把这些仪器分布到全国各地去,从不同的角度来观测天象,从而制定新的历法。


中统四年(1263年),元朝设立西域星历司,扎马鲁丁在此任职,并开始主持编纂《万年历》。至元四年(1267年),《万年历》编撰完成,并由忽必烈颁行天下。而在同一年,扎马鲁丁还建造完成七件用于天文观测的西域仪象,这些仪器设计巧妙新奇,对元代的天文观测和天文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
《北京志·科学技术志》记载:“元至元四年(1267年),扎马鲁丁在北京主持兴建观象台过程中,制作了中国第一个地球仪。”

这个地球仪当时叫苦来亦阿儿子,汉译地球仪,是中国第一架木制地球仪。据《元史》记载:“苦来亦阿儿子,汉言地理志也。其制以木为圆球,七分为水,其色绿,三分为土地,其色白。画江河湖海,脉络贯串于其中。画作小方井,以计幅员之广袤、道里之远近。”


600多年后,英国李约瑟博士在《中国科学技术史》中,评价扎马鲁丁制造的地球仪说:“除公元前2世纪卡洛斯的克拉特斯地球仪(已失传)外,没有比马丁·贝海姆1492年的记录更早的了。但是,扎马鲁丁的地球仪却诞生于1267年,比马丁·贝海姆的记录整整早了225年。”

公元1285年扎马鲁丁上奏忽必烈请求编修《地理志》,第二年春天他进一步建议将广阔的西域也编入志书之中。忽必烈欣然接受,命搜辑全国总地志以明“一统”后来它拥有了更为响亮的名称《大元大一统志》(又称《元一统志》)


《元一统志》是在中国古代第一部由政府来官修的一统志,在元朝编修。《元一统志》之前,有很多中国古代的学者就曾经做过一些类似的书,比如《元和郡县志》。《元一统志》最后把这些书里面的很多内容经过核实整理以后放到了里面,这部书等于当时中国古代一部集大成的地理学的着作。

《北京志·测绘志》评价:扎马鲁丁等人编纂的《大元大一统志》1300余卷,集中反映了元代地理学与方志学的重大成就,开创了官修全国统一的地理通志的典范。

扎马鲁丁来了以后,他就把绘制地图的技术传到中国来了,这样对于中国当时编写《元一统志》的绘制地图的问题给了很大的帮助。扎马鲁丁沿着丝绸之路来到元大都,把当时先进的天文历算科学介绍到中国,促进了欧亚大陆的文明融合。已经离世700多年的扎马鲁丁,成为连接文明的力量,他对中国的天文、地理、图书馆事业的发展,对中国、伊朗两国间的科学交流与友好合作所做的贡献,永远值得追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