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历史

巨鹿之战真的就全靠项羽一个人?“作壁上观”的联军就一点没用?

2023-12-12 17:05:04

上篇我们说到,项羽当机立断除掉了宋义,将楚国数万的兵力掌握在自己手里,急匆匆地赶往巨鹿战场。

那么这时候的巨鹿是个什么情况呢?
一、诸侯作壁上观的作用1、各国援军的总人数不少

镜头拉到巨鹿战场,此时赵王和张耳坚守巨鹿城,王离把巨鹿给团团围住。

赵国的另一位重量级人物陈余北上,从常山郡收拢士卒数万人,驻守在巨鹿城的北面,不敢增援。

而章邯则驻扎在巨鹿城南面的棘原,负责给王离送饭。

《资治通鉴》:张耳与赵王歇走入巨鹿城,王离围之。陈馀北收常山兵,得数万人,军巨 鹿北。章邯军巨鹿南棘原。

赵王知道靠赵国自己是肯定挡不住秦军的,于是在聊天群里拼命摇人,一天三个电话打给楚怀王要增援。

然后就是我们上一篇说到的,宋义带着增援部队北上,在安阳耗了46天,被项羽一刀秒杀。

在这一个半月之中,其他各国的支援纷纷赶到巨鹿。

其中有齐国、燕国,还有张耳的儿子张敖从代郡招募了一万人多,一起来和巨鹿城北的陈余会合。

具体的人数没有明确记载,我们大概算一算,陈余原来有数万,张敖一万多,齐国和燕国各自1-2万人应该是有的。

这么一合计,联军加起来超过十万人是不成问题的,是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。

可就是这十多万人,全都龟缩在巨鹿城北的大营之内,眼睁睁地看着王离围攻巨鹿,谁也不敢上前。

史称【作壁上观】。

巨鹿战场大致示意图

2、联军“作壁上观”的心态

正是由于这样畏惧的姿态,和后来项羽“破釜沉舟”的神勇表现形成强烈对比。

所以在后人的印象中,这些联军都是一群胆小鬼,一点用都没有,整个巨鹿之战全靠项羽的个人发挥。

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?

联军的表现不是没有原因的。

首先,秦军的气势正盛,而联军人数不占优势。

此时的章邯可谓纵横中原,连楚国最能打的项梁都惨败在他的手下。而王离麾下的长城军团当年可是打得“胡人不敢南下牧马”,同样是威名赫赫。

这样两个强劲的对手,加起来40万人,谁心里不得掂量一下?

拿着刀冲过去容易,你想过怎么回来吗?

其次,关键还是这个“联”字。

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,这个时候的联军只是驻扎在一起,并没有出现明确的话事人。

说白了,就是互不统属,一盘散沙。

其中兵力最强的陈余没有站出来整合大家的力量。

其他人看在眼里,你赵国自家人的陈余都在这看着,我们大老远过来帮忙,难道还要冲在第一个不成?

谁爱上谁上,反正我不上!

就是在这样的心思之下,十多万联军就这么作壁上观了。

可联军等得起,巨鹿城里的张耳等不起了啊!

《资治通鉴》:巨鹿城中食尽、兵少,张耳数使人召前陈馀。陈馀度兵少,不敌秦,不敢前。数月,张耳大怒……

兵力不足,没有吃的,扛了几个月,城外的援兵就是不动。

换谁都要怒发冲冠了吧?

张耳派两个使者张黡和陈泽去见陈余,直接把话挑明。

张耳:我和你是过命的交情啊,现在我眼瞅着要凉,你手上数万人就这么看着?

陈余:我这几万人也打不过章邯、王离啊,还不如留着将来为你和赵王报仇。

张耳:你再不出兵,就等着吃席吧!

《资治通鉴》:陈馀曰:吾度前终不能救赵,徒尽亡军。且馀所以不俱死,欲为赵王、张君报秦。

陈余:兄弟,我会帮你报仇的~

张黡和陈泽见陈余不肯出兵,在那又哭又闹不肯走。

陈余被弄得没办法,只能拨出5000人给他们,先去试试看。

真大方哈~

对面王离20万大军,你这派5000人就敢往上冲,瞧不起谁呢?

这不叫援军,这叫快递!

果不其然,感觉受到轻视的王离怒而签收,笑纳了这份快递。

《资治通鉴》:乃使黡、泽将五千人先尝秦军,至,皆没。

得嘞,见到这一幕,更没有人敢去增援巨鹿了。

虽然陈余这些人办事有点不讲究,但要说联军十多万人一点用都没有,那就有失偏颇了。

无论联军多么的心不齐,多么的胆小畏惧,但只要有这些人在,对于王离就是一个巨大的牵制。

没有任何一名将领可以完全忽视这近在咫尺的十多万人。

正是有了联军的牵制,使得王离在进攻巨鹿的时候始终要有所防备,不敢使出全力。

也正是有了联军的牵制,也将王离牢牢地钉在了巨鹿城下,让赶来的项羽有了扭转战局的可能。

在这样的背景之下,巨鹿战场终于迎来了改变战局的力量。

霸王项羽,参战!

我项羽来也!!

二、霸王项羽改变巨鹿战局1、目标锁定甬道

等楚国的援军紧赶慢赶到了巨鹿,作为战术天才的项羽很快看出了战场的几个情况:

1)巨鹿城扛了几个月的猛攻,已经弹尽粮绝,不能指望有多余的力量了;

2)联军的实力基本无损,但心中存有畏惧,不敢主动进攻;

3)王离军团被巨鹿城+联军牢牢地牵制住,这20万人施展的空间有限;

4)章邯这老小子与巨鹿若即若离,不知道在想什么,难以预判。

匆匆赶来的项羽就面临两个选择:

先打王离,或者先打章邯?

先打王离有风险,长城兵团的战斗力不是吹出来的。

而且还有章邯这个最喜欢偷袭的家伙在南面,万一再来个【背刺】啥的,可就不好玩了。

所以项羽决定先打章邯。

准确地说,是打章邯与王离的结合部,将两个军团分割开来。

这个结合部在哪里呢?就是章邯给王离送粮草的甬道。

《资治通鉴》:章邯筑属河,饷王离。

说的很清楚,章邯通过黄河将敖仓的粮食送到前线,再通过甬道走陆运送给王离。

这个甬道是啥?

大概理解就是用麻袋装满土,垒成两道墙,中间形成一个通道的临时工事。

甬道示意图

差不多相当于古代版的轨道交通。

别看是临时建筑,作用可大了。

在冷兵器时代,劫粮怎么劫?

就是安排少量士卒,出其不意地袭击运粮队,在敌人反应过来之前将粮食一把火烧掉。

这里面的关键就是一个“快”字。

可有了甬道,情况就完全不一样。

弓箭的远距离攻击会被这些麻袋大幅度削弱。而近战的步兵更是需要拆掉甬道,才能够攻击里面的粮车。

有这个时间延误,足以让甬道周边的巡逻力量反应过来,从而开展反击。

看看,章邯不愧是工程师出身,做事情就是严谨。

只要甬道不出问题,王离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得粮草补给,没有后顾之忧。

所以这条甬道是王离军团的生命线,也是项羽找到的扭转巨鹿战局的关键点所在!



2、打破甬道,章邯退却

这里要多说一句,在《史记》的记载中,破王离、退章邯,巨鹿之战所有的事情都是项羽一个人办的。联军十几万人全程在那战战兢兢地看直播,一点忙都帮不上。

众所周知,太史公司马迁是项羽的铁粉,宁愿身残志坚,也要把项羽写成【本纪】。

所以《史记》里面对巨鹿之战的描述,对项羽是有明显偏向的。

似乎就是项羽带着5万人,锤翻了章邯和王离的40万人。

但这明显是剥夺了其他人的戏份。

所以小步在分析巨鹿之战的时候,更多地会采用《资治通鉴》的记载,会更加合理一些。

我们来看看项羽是怎么打的。

第一步,派遣先头部队摧毁甬道

《资治通鉴》:乃遣当阳君、薄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。战少利,绝章邯,王离军乏食。

这位当阳君,就是后来的九江王英布,汉初三大名将之一。

这位蒲将军,就是蒲将军。

蒲将军:合着我就是个职务,连正经名字都没有?

两位猛将带着两万人顺利把甬道打破,成功将章邯和王离一分两半。

吾乃九江王英布!

这里不得不再次吐槽一下章邯在巨鹿之战的消极表现。

就算英布勇猛,但毕竟只有两万人。你手上有20万人,难道真的就打不破楚军的封锁吗?

项羽第一步的战术目标顺利达成,直接造成了几个后果:

首先,王离军开始缺粮了。

这是最直接、最显而易见的后果。

二十万人啊,每天要吃多少啊?

章邯这边的外卖送不过去,仅靠王离自己的存粮,根本撑不了几天。

其次,巨鹿的联军开始活跃了。

原本面对王离和章邯的联手,各国的援军是充满恐惧的。

但现在形势不一样了,南面的章邯被暂时击退了,眼前的王离没有粮食了。

获得胜利的机会终于出现了。

当然,要指望联军自己主动出击是不大可能的。于是“陈馀复请兵”,再次拍电报给项羽:咱团战走一波!

最后,王离被包围了。

章邯这一退,把王离孤零零地留在了巨鹿城下。

原本观战的联军就有十几万,再算上项羽的5万楚军,还有巨鹿城的存在。

王离突然间发现,自己反而成为了人数劣势的一方,而且还是腹背受敌。

巨鹿战局发生变化了

我们不知道王离的心路历程是怎样的,有没有想过撤退,有没有埋怨过章邯。

但不管他动过什么样的心思,现实中已经容不得王离做出反应了。

因为,那一位骑着乌骓马、手拿霸王枪的战神已经来了。

带着满身的杀气,带着复仇的火焰,

毫无花哨地冲着王离的长城兵团而来。

西楚霸王项羽

参上!

请看下集